心跳回忆在线

标题: 家里又增加了一台PC~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Ayako    时间: 2004-11-4 13:44
标题: 家里又增加了一台PC~
工作因素,办公室的旧机被解雇了,换了新机
办公室的那台曾经陪伴我2000-2002年度的XTCN专用PC 正式移动到我的房间~

现在偶房间有2台机子了~ gagaga~~ 以前旧的东西可都是在那旧货身上的~,现在终于可以全部得到了~~

N多以前的 PS作品吖~~~~~~感动噢


另外:2台机子如果连在一起,要怎么做噢~在房间开的局域网
作者: Solomon    时间: 2004-11-4 14:31
标题: 哈哈...其實我也是...
我則是用Microsoft Virtual PC 2004安裝了三台PC:
(1)Windows XP 繁體中文專業版 (實體PC)
(2)Windows 98SE 繁體中文版 (虛擬PC)
(3)Windows 98SE 日文版 (虛擬PC)
優點是不需重新開機就可以切換操作系統,享受多系統的好處
只要安裝Microsoft Virtual PC 2004內附的插件 "Virtual Machine Additions"
就可以直接使用複製黏貼大法分享各類文件
缺點是如果實體PC的硬件效能不高,只能同時使用一個虛擬PC
作者: shiori    时间: 2004-11-5 08:18
网卡对接,网线一头A,一头B……
A的排线:绿白、绿、橙白、蓝、蓝白、橙、棕白、棕
B的排线:橙白、橙、绿白、蓝、蓝白、绿、棕白、棕

用集线器或交换机连(推荐用交换机),两头B……
两头A虽然也可以,不过现在行业标准用B误码率比较少。
作者: Ayako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0:53
搞不懂吖~ 我叫电脑城的来弄好了

大概要多少¥ 网卡差不多就50¥吧?然后还需要什么
作者: 黑色之瞳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0:56
...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方法.你去电脑城买个10M HUB(50块钱),然后再做两根5米网线,你让他们帮你做,网线1米1块钱,2根10块,总共投资不要70块~你就可以实现两台机器共享上网,互相访问了~
作者: Ayako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1:13
那么上网是速度会分了,还是一起的  我是ADSL单机的猫吖
作者: 黑色之瞳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1:14
...你付我车票,我去你那帮你弄好了,我就走..包好
作者: langrisser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2:53
最初由 時の瞳 发布
...你付我车票,我去你那帮你弄好了,我就走..包好




临走前大肆掠夺一番 -_-o
作者: 黑色之瞳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3:19
那不就是强盗了吗?
作者: 黑暗虹野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3:57
用路由器吧,300块就可以买个5接口的

直接把集线器的局域网功能和,共享上网都包了,而且不会分流上网带宽,你也不用设置什么主机

每一台任意开机就可以直接上网,路由会自动拨号

我家的3台机子实现局域网和共享上网采用的就是用路由器连接的方式,每台机子都是2MB的带宽

PS:每台机一块网卡和网线必须(如果你选择的是用集线器然后设置一台主机进行共享上网,则主机必须是双网卡,为什么必须要双网卡呢?因为要一块网卡连接大猫,一块网卡连接分机,还有,如果分机要上网,则主机必须要随时开机,路由器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,只要路由器开着就行了,哪台机上网开哪台就行)
作者: 黑色之瞳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6:06
最初由 黑暗虹野 发布
用路由器吧,300块就可以买个5接口的

直接把集线器的局域网功能和,共享上网都包了,而且不会分流上网带宽,你也不用设置什么主机

每一台任意开机就可以直接上网,路由会?.

以下省略......


现在的ADSL猫都自动带有路由功能的,买了不是浪费么~~
作者: 黑暗虹野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6:09
问题是接口不够哈,而且"带路由功能"的猫终归不是路由器

在分流带宽,组网和稳定性上不可和路由器相比

总得为以后继续增加的机子着想吧

我的同学家里3~5台组网的很多,基本都是用路由器连接

用主机+集线器连接成本高,效果差
作者: Ayako    时间: 2004-11-5 16:42
可惜,我家就我一个人玩游戏吖~ 我打算是一台down,一台see
作者: 黑色之瞳    时间: 2004-11-6 11:24
一台够矣~
MODEM的PPPOE功能+一台60块左右的10M/100M交换机就行了

2台电脑,又不是太多,另外加配路由器太浪费了




欢迎光临 心跳回忆在线 (https://club.xtcn.net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3